第589章 荆襄世家的深夜密谋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刘表话音甫落,堂内烛火似乎都为之一颤。
别驾刘先率先出列,深深一揖到底,宽大的衣袖几乎触及地面。
他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抖,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音。
他说到最后,声音已然哽咽,抬手拭了拭眼角。
长安使者辛评亦郑重拱手,目光沉稳地注视着刘景升,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有力:\"唐王与朝廷得明公如此深明大义之心,实乃天下之幸。下官返回长安,定将明公之忠义与睿智,一字不差地禀报唐王。
他微微前倾的身姿显露出对刘表决定的尊重,腰间佩玉随着动作发出清脆的撞击声。
然而,堂下众人反应各异。
蔡瑁、蒯良、蒯越等人虽随之躬身领命,口称\"谨遵主公之命\",却各怀心思。
蔡瑁的嘴角微微抽搐,蒯良的目光游移不定,蒯越则下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。
蔡瑁与蒯良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,两人皆从对方眼底深处看到了不甘与盘算。
他们心知肚明,刘景升此去长安,荆州权力格局必将天翻地覆,昔日与州牧共治荆州的权威地位恐将不复存在。
待众人散去时,蔡瑁刻意放缓脚步,与蒯良、庞德公二人并肩而行。
直至廊庑深处,左右无人。
蔡瑁才猛地转身,一把抓住蒯良的手臂,语速急促地说道:\"子柔,若主公真应了那长安之诏!我等日后岂不皆成板上鱼肉?
他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,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蒯良以麈尾轻点其臂,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,压低声音道:\"隔墙有耳,慎言!
几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随即快步出了州牧府。
当夜,以蔡瑁、蒯良为首的荆州本土大族深感恐慌,一场密会迅速在蔡府深处展开。
密室中只点着几盏油灯,昏黄的灯火摇曳不定,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。
蔡瑁焦躁地踱步,终于忍不住率先开口。
蒯良立即附和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,发出沉闷的响声:\"昔日刘景升单骑入荆州,赖我襄蒯、蔡氏之力方站稳脚跟。荆州能成一方净土,皆赖我荆襄士族协力共治。
蒯越蜷缩在阴影中,声音低沉而阴冷:\"事已至此,怨叹无益。当务之急,乃是在刘景升交割印信、朝廷新命未至之前,务必牢牢握住手中兵权与郡县要职。
就在这时,黄承彦霍然起身,衣袂带起一阵风,险些拂灭近处的烛火。
他眉宇间尽是凛然之气,声音在密室中回荡:\"诸君之言,谬矣!岂不闻'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'?唐王刘昆虽权倾朝野,然其所奉仍是汉室旌旗,所尊仍是刘姓天子!
蔡瑁按捺不住,猛地拍案而起,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:\"姐夫!莫要忘了,你也是我荆襄一份子,所言却全然不顾宗族存续!刘景升若在,荆州尚是刘景升与吾等共治之荆州!刘景升若去,荆州则必成唐王砧板上之鱼肉!吾等岂能坐以待毙?
密室内的争论愈发激烈,赞成与反对者势同水火。
黄承彦见状,知已无力回天,愤然拂袖而去,留下一句:\"尔等今日之所为,他日必遭反噬!荆州若因此片板不得下江,生灵涂炭,皆拜诸位所赐!
众人皆被他这副决绝的态度惊呆了,一时愣在当场不知所措。
最终,一直闭目养神的司马徽缓缓睁开双眼。
蔡瑁面部肌肉因激动而微微抽搐,眼中闪过狠厉之色,\"德操先生之言甚是。唯有让刘景升'去不得',方能保住眼前一切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